序号前标"*"号的报告为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序号前标"◎"为学生报告
| 第108专题 碰撞带地壳演化与成矿 |
| (召集人:朱弟成 王瑞 刘盛遨 刘金高 高晓英 王青 马星华) |
| 会议时间:10月20日 会议地点:第8会议室(A区二层商务中心1) |
| 主持人:王瑞 刘盛遨 刘金高 高晓英 王青 马星华 |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08:30-08:55 | *1 | 俯冲跃迁驱动特提斯域单向汇聚 | 马义明 |
| 08:55-09:10 | ◎2 | 冈底斯带地壳生长过程中的Cl同位素演化及对Cl的壳内循环的指示 | 周秋石 |
| 09:10-09:25 | ◎3 | 新特提斯洋岩浆水的变化:受控于板块汇聚速率与形态 | 邬绍宸 |
| 09:25-09:40 | ◎4 | 岩浆-热液系统中的Li矿化过程:来自电气石和白云母元素成分和原位B同位素的证据 | 郝昭歌 |
| 09:40-09:55 | ◎5 | 微陆块拼贴引起的俯冲带后撤:岩浆和沉积记录 | 罗 亮 |
| 09:55-10:20 | *6 | 青藏高原中北部岩石圈演化与隆升机制研究 | 郭 鹏 |
| 第108专题 碰撞带地壳演化与成矿 |
| 张贴报告 |
| 时间:10月20日 |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267 | Temporal Mo isotopic variations in the Gangdese Batholith indicate India-Asia collision started before 55 Ma | 王 青 |
| 268 | 保山地体晚三叠世同碰撞岩浆作用的成因与深部过程 | 刘安琳 |
| 269 | 印度板块俯冲对青藏高原东部岩石圈地幔的远程效应研究 | 许 岳 |
| ◎270 | 锆石年龄的大范围跨度记录了扬子西缘新元古代活动陆缘弧岩浆的长期演化历史--以峨眉山花岗岩为例 | 徐亚婷 |
| ◎271 | 分离结晶形成的下地壳堆晶岩密度和波速特征及其意义 | 马谢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