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前标"*"号的报告为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序号前标"◎"为学生报告
| 第133专题 中生代东亚汇聚背景下的岩石圈巨变与浅层响应 |
| (召集人:陈宣华 王强 祝贺君 施炜 王博 高远) |
| 会议时间:10月22日 会议地点:第6会议室(A区一层多功能厅F) |
| 主持人:陈宣华 祝贺君 施炜 |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08:30-08:55 | *1 | 中生代东亚汇聚作用下的岩石圈巨变与浅层响应时间跨度、深度范围与构造变形的空间分布 | 陈宣华 |
| 08:55-09:10 | 2 | 藏东晚三叠世昌都盆地--挤压or伸展构造背景的产物? | 薛伟伟 |
| 09:10-09:25 | 3 | 华北北缘燕山褶皱-逆冲带晚三叠-早侏罗世后造山陆内变形过程 | 林成发 |
| 09:25-09:40 | 4 | 吐哈盆地晚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及其对天山隆升的启示 | 任志恒 |
| 09:40-09:55 | 5 | 华南与西菲律宾微陆块早白垩世碰撞事件初探 | 卫 巍 |
| 09:55-10:10 | 6 | New pressure-temperature-time constraints on initial India-Asia collision from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 eclogite-facies metamorphic rocks | WangChao Li(李旺超) |
| 10:10-10:20 | | 休息 | |
| 10:20-10:45 | *7 | 俯冲带引发的地幔对流 | 祝贺君 |
| 10:45-11:00 | 8 | 东亚地区岩石圈-地幔三维速度模型综合评估 | 朱威谋 |
| 11:00-11:15 | 9 | 塔里木克拉通与地幔柱相互作用--来自远震接收函数和尾波自相关的约束 | 李文涛 |
| 11:15-11:30 | 10 | 雄安新区壳幔结构揭示的大陆岩石圈改造模式 | 宁杰远 |
| 11:30-11:45 | ◎11 | 伊邪那岐古板块俯冲与东亚中生代构造演化:来自下地幔残片识别与动力学模拟的约束 | 黄 沣 |
| 11:45-12:00 | ◎12 | Crustal Thickness and Poisson’s Ratio in the Pamir-Western Tianshan Region | Zhao Hang(赵航) |
| 主持人:王博 施炜 高远 |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13:30-13:55 | *13 | 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岩石圈结构与浅表组成 | 周建波 |
| 13:55-14:10 | 14 | 西太平洋白垩纪板块重组的深部机制及其表层系统反馈 | 索艳慧 |
| 14:10-14:25 | ◎15 | Multi-block Lithosphere of the Early Mesozoic Cathaysia Block (South China): Insights from its Crustal Thermal Heterogeneity | Jiashuo Liu(刘珈硕) |
| 14:25-14:40 | ◎16 | 早白垩世华南板块沿海岩浆带的挤压事件--基于天台岩体侵位记录的研究 | 安 然 |
| 14:40-14:55 | ◎17 | 大洋缺氧事件OAE1b期间全球碳循环扰动与火山作用解耦的汞同位素证据 | 杨 柳 |
| 14:55-15:10 | 18 | 盆山耦合记录了欧亚大陆东缘二叠纪-三叠纪的构造转换 | 孙宁辰 |
| 15:10-15:20 | | 休息 | |
| 15:20-15:45 | *19 | 蒙古高原晚中生代以来隆升剥蚀研究进展 | 田云涛 |
| 15:45-16:00 | ◎20 | 杭爱穹隆新生代岩石圈拆沉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 马 骋 |
| 16:00-16:15 | 21 | 蒙古高原南缘早白垩世挤压与伸展构造转换及其地质意义 | 王 叶 |
| 16:15-16:30 | 22 | 北山南缘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内挤压变形:来自构造解析、低温年代学和地震反射剖面的启示 | 韩乐乐 |
| 16:30-16:45 | ◎23 | 北山造山带黑鹰山火山岩对古亚洲洋俯冲-碰撞的岩石圈响应记录 | 丁奕文 |
| 16:45-17:00 | ◎24 | 青藏高原中部班怒洋西段晚侏罗世洋内俯冲的花岗闪长岩证据 | 莫清卿 |
| 第133专题 中生代东亚汇聚背景下的岩石圈巨变与浅层响应 |
| 张贴报告 |
| 时间:10月22日 |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195 | 蒙古高原东南缘晚中生代深-浅构造过程:以大兴安岭中南段甘珠尔庙穹隆为例 | 施 炜 |
| ◎196 | 中新世以来拉萨地体的东西向伸展变形 | 卞景文 |
| ◎197 | 华南东南部白垩纪以来剥露量分析与古地形恢复 | 李新未 |
| ◎198 | 多矿物氢同位素制约房山岩体侵位机制 | 高 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