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前标"*"号的报告为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序号前标"◎"为学生报告
| 第53专题 多源地震勘探理论、方法与技术 |
| (召集人:韩立国 袁三一 刘国峰 高照奇 宓彬彬 冯吉坤 张盼) |
| 会议时间:10月22日 会议地点:第14会议室(B区三层302B) |
| 主持人:袁三一 刘国峰 冯吉坤 |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08:30-08:55 | *1 | 主动源与被动源数据联合驱动的多震源地震勘探技术进展 | 韩立国 |
| 08:55-09:10 | ◎2 | 被动源反射地震勘探关键技术 | 郑 钧 |
| 09:10-09:35 | *3 | 充分利用交通震源获取浅地表纵横波速度结构 | 宓彬彬 |
| 09:35-09:50 | ◎4 | 基于宽度学习的被动源瑞雷面波频数曲线反演方法 | 卢仙娜 |
| 09:50-10:05 | ◎5 | 多物理场融合场景下的模型与数据智能插值 | 郑树军 |
| 10:10-10:20 | | 休息 | |
| 10:20-10:45 | *6 | 优化的DAS背景噪声数据处理流程及其在城市浅地表高分辨率横波速度成像中的应用 | 管 博 |
| 10:45-11:00 | ◎7 | 基于最小二乘全波场多维反褶积的被动源虚拟数据重建与全波形反演 | 尚旭佳 |
| 11:00-11:25 | *8 | 基于海底节点地震仪(OBN)背景噪声数据的双差伴随成像研究 | 张 超 |
| 11:25-11:40 | ◎9 | 基于双域分步插值的被动源地震数据多维反褶积重构与全波形反演 | 张栋浩 |
| 11:40-11:55 | ◎10 | 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源地震数据联合反演与成像 | 马丽芸 |
| 主持人:高照奇 宓彬彬 张盼 |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13:30-13:55 | *11 | 基于高分辨拉东变换与曲波变换的绕射波分离方法研究 | 陈 雪 |
| 13:55-14:10 | ◎12 | 基于最优参数的频率可控包络反演 | 王迎巧 |
| 14:10-14:25 | 13 | 基于Seislet变换的海上多震源混合数据高精度分离方法 | 邹 坤 |
| 14:25-14:50 | *14 | 基于U-Net++的混合震源地震数据分离研究 | 魏亚杰 |
| 14:50-15:05 | 15 | 基于深度学习的同时源地震波场共炮域分离 | 赵炳辉 |
| 15:10-15:20 | | 休息 | |
| 15:20-15:35 | 16 | 基于双差波形反演的微地震定位 | 封 强 |
| 15:35-15:50 | ◎17 | 基于Swin Transformer框架卷积残差神经网络的近偏移距数据重建 | 张智涵 |
| 15:50-16:05 | ◎18 | 基于optuna下Transformer-BLSTM孔隙度预测及不确定性评价 | 陈晓珂 |
| 第53专题 多源地震勘探理论、方法与技术 |
| 张贴报告 |
| 时间:10月22日 |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92 | 不依赖震源的弹性强散射波形反演及在主被动源地震数据联合速度建模中的应用 | 张 盼 |
| 93 | 多源时移全波形反演在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监测中的应用 | 张凤蛟 |
| ◎94 | 被动源直接逆时偏移成像条件 | 李晓龙 |
| ◎95 | 非理想照明被动源弹性波多分量地震波场智能重构 | 黄雯沙 |
| ◎96 | 基于双边滤波的VTI介质地震数据包络-波形反演 | 杨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