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前标"*"号的报告为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序号前标"◎"为学生报告
| 第60专题 南北地震带和我国东北地区深浅部构造特征与动力学机制 |
| (召集人:雷建设 陈棋福 梁春涛 艾印双 何宏林 沈晓明 鲁明文 范兴利) |
| 会议时间:10月19日 会议地点:第20会议室(B区三层大会议厅E) |
| 主持人:雷建设 梁春涛 范兴利 鲁明文 |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08:30-09:00 | *1 | 中国大陆岩石圈电性结构探测:计划与进展 | 吕庆田 |
| 09:00-09:25 | *2 | 印缅造山带洋陆俯冲横向转换的深部结构和浅部地震响应 | 姜明明 |
| 09:25-09:40 | ◎3 | 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重磁电综合研究 | 肖清天 |
| 09:40-09:55 | ◎4 | 腾冲火山地区近地表速度结构研究 | 刘祥龙 |
| 09:55-10:10 | ◎5 | 云南腾冲火山区地震震源参数初步研究 | 黄依洁 |
| 10:10-10:20 | | 休息 | |
| 10:20-10:45 | *6 | 白云鄂博地区碳酸岩系统深部结构特征 | 薛国强 |
| 10:45-11:00 | ◎7 | 西北太平洋与东北亚深部应力场及动力学机制 | 胡晓辉 |
| 11:00-11:15 | 8 | 中国东北地幔转换带结构远震逆时偏移成像 | 邹 鹏 |
| 11:15-11:30 | 9 | 基于频率相关P波延时约束松辽盆地西南地区沉积层结构及构造意义 | 冯 梅 |
| 11:30-11:45 | 10 | 辽宁海城地震区断裂带精细结构与地震活动性研究 | 闫 冬 |
| 11:45-12:00 | ◎11 | Imaging the crustal structure of Northeast China Using the precursors of teleseismic depth phase | Gao Haoyang |
| 第60专题 南北地震带和我国东北地区深浅部构造特征与动力学机制 |
| (召集人:雷建设 陈棋福 梁春涛 艾印双 何宏林 沈晓明 鲁明文 范兴利) |
| 会议时间:10月20日 会议地点:第20会议室(B区三层大会议厅E) |
| 主持人:艾印双 陈棋福 孙娅 宋晓燕 |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08:30-08:55 | *12 | 基于密集台阵研究青藏高原东缘壳幔结构及其动力学意义 | 郑 勇 |
| 08:55-09:10 | ◎13 | 云南巍山-凤庆地区密集地震台阵接收函数研究 | 翟英杰 |
| 09:10-09:25 | ◎14 | 2021年青海玛多Mw 7.4地震震源区地壳3-D S波速度与方位各向异性 | 王 超 |
| 09:25-09:50 | *15 | 三维电阻率模型揭示滇西南1988年澜沧-耿马7级双震的级联破裂过程 | 叶 涛 |
| 09:50-10:05 | 16 | 利用重复微震研究海原断裂带古浪-天祝空区的深部变形机制 | 刘淑君 |
| 10:05-10:20 | ◎17 | 2021年漾濞Ms6.4地震震源区的上地壳各向异性特征 | 周 庭 |
| 10:20-10:35 | ◎18 | 龙门山断裂带滑动速率的空间分段特征与凹凸体分布研究 | 邓 菲 |
| 10:35-10:40 | | 休息 | |
| 10:40-11:05 | *19 | 基于接收函数研究沂沭断裂带临沂段的地壳变形特征 | 孙 娅 |
| 11:05-11:20 | 20 |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上地幔剪切波分裂与深部动力学 | 鲁明文 |
| 11:20-11:35 | 21 | 背景噪声成像郯庐断裂带宿迁段岩石圈高分辨率S波速度结构 | 马 晨 |
| 11:35-11:50 | ◎22 | 基于双波束成像研究郯庐断裂带临沂段断裂几何特征 | 崔世伟 |
| 11:50-12:05 | 23 | 基于PickNet震相识别的华北克拉通上地幔顶部Pn/Sn波层析成像 | 殷伟伟 |
| 主持人:陈棋福 梁春涛 沈晓明 田有 |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13:30-14:00 | *25 | 长白山火山深部结构的地震学成像研究 | 田 有 |
| 14:00-14:25 | *26 | 长白山火山区广泛展布的地壳岩浆系统 | 范兴利 |
| 14:25-14:40 | 26 | 利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约束的长白山火山下方地幔转换带结构 | 韩存瑞 |
| 14:40-14:55 | ◎27 | 基于机器学习的五大连池火山区微震检测 | 李媛媛 |
| 14:55-15:10 | 28 | 五大连池火山区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面波直接成像研究 | 宋晓燕 |
| 15:10-15:20 | | 休息 | |
| 15:20-15:50 | *29 | 背景噪声数据去噪及其在火山区速度成像中的应用 | 高 级 |
| 15:50-16:10 | 30 | 东南亚板块与地幔柱间的相互作用:基于Sn波速度层析成像获得的新认识 | 黎 源 |
| 16:10-16:30 | 31 | 基于面波和背景噪声的海南地幔柱岩石圈结构成像 | 邓 攻 |
| 16:30-16:45 | ◎32 | 华南南部地壳各向异性及变形机制研究 | 田慧宇 |
| 16:45-17:00 | ◎33 | 远震剪切波分裂研究华南南部上地幔各向异性特征 | 徐玮宏 |
| 第60专题 南北地震带和我国东北地区深浅部构造特征与动力学机制 |
| 张贴报告 |
| 时间:10月19日 |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109 | 华南板块东部地壳方位各向异性及变形机制 | 钱龙春 |
| ◎110 | 郯庐断裂中南段地壳速度结构与地震活动性研究 | 夏心茹 |
| ◎111 | 基于接收函数的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地壳各向异性研究 | 张紫琼 |
| ◎112 | 广东阳江地震重定位研究 | 关慧敏 |
| ◎113 | 大同火山区短周期超密集地震台阵地壳精细结构 | 张 皓 |
| ◎114 | 利用机器学习方法研究海南-雷州半岛微震活动 | 李云辉 |
| ◎115 | 基于短周期超密集台阵的大同火山群背景噪声面波直接成像研究 | 刘恒良 |
| ◎116 | 基于深度学习与超密集台阵研究大同火山区微震活动 | 王凌飞 |